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::: 首頁 關於我們 公司簡介 業務發展計畫
友善列印(另開新視窗) facebook分享(另開新視窗) twitter分享(另開新視窗) plurk分享(另開新視窗) line分享(另開新視窗)

業務發展計畫

112年業務發展計畫

一、存款業務:

112年底存款目標餘額:8,952億元
項目 112年底餘額
收受農漁會信用部轉存款 8,187億元
活期存款 187億元
活期儲蓄存款 130億元
外幣存款 375億元
其他存款 73億元
112年全年存款平均營運量:8,797億元

 

二、放款業務:

112年底放款目標餘額:4,030億元
項目 112年底餘額
國際金融業務分行 30億元
國內臺外幣放款 4,000億元
一般放款 3,545億元
農業放款 450億元
催收款項 5億元
112年全年放款平均營運量:3,778億元

 

三、投資有價證券:

項目 金額
112年底有價證券目標庫存金額 5,018億元
全年有價證券投資平均營運量 5,026億元
 

四、稅前(後)盈餘:

總合本公司各項收益及費損後之目標盈餘預估如下表:
收益預計數 費損預計數
239億6,972萬元 226億6,972萬元
年度目標盈餘(稅前) 13億元
年度目標盈餘(稅後) 11億7,000萬元
 

五、執行方案:

(一) 輔導並協助農漁會信用部業務發展,穩定農業金融體系,促進農漁產業經濟發展,創建農業金融體系生態圈。
  1. 輔導農漁會信用部(以下稱農漁會)健全經營:
    (1) 提升全體農漁會平均BIS(淨值占風險性資產比率)至14.5%。
    (2) 降低全體農漁會平均逾放比至0.4%以下。
    (3) 提升全體農漁會平均備抵呆帳覆蓋率至800%以上。
    (4) 提升全體農漁會平均存放比至58%以上。
  2. 加速完成農漁會資訊共同利用:
    (1) 積極協助農漁會加入「農漁會資訊共用系統」,完成整合單一核心系統,避免重置成本,創造規模經濟,降低營運成本。
    (2) 持續優化農漁會資訊共用系統,提升連線單位客戶滿意度。
    (3) 加速發展農業金融機構的數位金融計畫,建置完整資安設備與合規資安防護。
    (4) 開發及推動新種線上金融服務,提供農漁會供銷業務、農健保管理和會籍管理等完整的資訊系統服務,及加強安全農漁產品的行銷媒合。
  3. 協助農漁會提升競爭力:
    (1) 持續協助農漁會發展新業務,開拓商機。
    (2) 辦理金融相關業務教育訓練,提升從業人員之專業職能,落實金融專業化。
    (3) 持續強化輔導農漁會落實內部控制及法令遵循。
  4. 持續推廣農業放款及青壯年農民從農貸款:
    (1) 配合政策,積極輔導農漁會承作各項專案農貸。
    (2) 參與各相關農業輔導單位、學術單位、公協會所舉辦農業會議或研習,宣導及說明農業貸款,協助農漁業者取得低利貸款。
  5. 攜手農漁會開辦各項業務,建立農業金融體系生態圈:
    (1) 推展聯合授信業務,強化共同行銷,創造雙贏。
    (2) 因應市場趨勢,協同農漁會共同推廣代收業務、農金卡、黃金存摺、保險等業務,串聯農業金融服務網絡,建立農業金融體系生態圈。

(二) 啟動金融數位轉型,優化網路銀行、行動銀行,擴大顧客經營,提供便捷金融服務,驅動業務成長。
  1. 加速金融數位轉型,強化新網路銀行系統,深化客群經營:
    (1) 提供全功能企業網路銀行系統:
    1. 提供手機短距高頻無線通訊技術(NFC)功能,採用電子憑證放行,在電子簽章的安控機制下,發展更具效率金流服務。
    2. 提供農漁會及企業用戶臺幣及外幣線上資金調度功能,大幅提升客戶作業時效。
    3. 提供多階審核及放行機制,方便不同規模企業客戶之內部控制。
    4. 提供企業帳戶交易明細查詢,迅速完成對帳作業。
    (2) 提供全功能個人網路銀行系統:
    1. 增加外幣帳戶查詢、轉帳及黃金存摺等理財產品功能。
    2. 提供網路ATM,增加使用晶片金融卡服務的通道。
    3. 推動銀行業金融友善服務,為身心障礙者提供無障礙網銀。
  2. 開辦數位存款帳戶功能,數位帳戶操作不受時間空間限制,節省人力、時間,迎合客戶對數位化及方便性需求。
  3. 推廣線上智能申貸,縮短申貸程序,省去傳統送件繁瑣作業,帶給客戶創新服務體驗。

(三) 積極推動新商品、新服務,以金融支持農業發展,提供優質金融服務,促進獲利多元化,提升經營綜效。
  1. 持續拓展外匯業務,開發多元獲利:
    (1) 爭取籌設國際金融業務分行,以提供客戶全方位境內外金融服務。
    (2) 持續推動「農會漁會美元存款利率優惠專案」,簡化農漁會換單作業,增加農漁會收入。
    (3) 持續拓展上市(櫃)公司、農漁企業及中小企業客戶,透過各外匯指定分行就近服務外匯客戶,加強與法人戶間之外匯業務往來。
    (4) 強化與銀行同業合作,建立外匯業務管道並爭取聯貸參貸機會,提升本公司知名度。
    (5) 戮力增加通匯行家數,或藉外商銀行廣泛之通匯管道,加強客戶往來。
  2. 整合資源拓展授信業務,提升獲利貢獻:
    (1) 消費性貸款:積極推廣線上智能申貸系統,開拓新客源。
    (2) 房屋貸款及房貸壽險:因應中央銀行緊縮不動產融資業務,遵循相關規範下,持續審慎辦理房屋貸款業務,建立長期穩定之放款部位,並配合農金保經公司房貸壽險相關產品,推展房貸壽險業務。
    (3) 農業貸款:為扶植農業發展,協助相關從業人員、企業及團體取得資金,賡續辦理農業放款,如:農業綠能、產銷調節、農業紮根等相關貸款。各營業單位現已配置輔導科,可同步輔導農漁會加強推廣專案農貸。
    (4) 企業戶貸款:配合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及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,加強推動「臺商回臺投資」、「根留臺灣企業投資」及「中小企業投資」等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之貸款業務。
  3. 與金融同業及異業結盟策略合作,開發多元化信託業務,增加客戶往來深度:
    (1) 推展安養信託業務,形塑農業金融公益形象,促使農業金融服務項目多元化,提升競爭力。
    (2) 辦理營建業授信案時,將信託管理列為授信條件,加強授信債權保障,提升業務績效。
  4. 善用客戶價值,積極整合行銷,深耕客戶需求,提供存款、放款、保險、信託、黃金存摺、信用卡等全方位金融服務。

(四) 強化資本結構,健全財務管理,精進資產品質監控,活化資金運用效率,提升永續競爭力。
  1. 為強化資本結構,辦理現金增資45億元,提升資本淨額,以符合法定資本適足率,維持穩定營運及獲利。
  2. 控管財務投資及資產配置,降低風險性資產:
    (1) 維持金融資產之流動性,以具流動性之金融資產為建置標的,選擇較具流動性之市場,保持部位調整彈性。
    (2) 搭配資金流向及利率預期走勢,換券操作、汰除收益率偏低之金融商品,將資金投資於收益較佳之政府債券,提升持有部位收益率,減緩淨負利差。
    (3) 外匯部位以維持適當之避險比例為原則,依匯率變動,適時採取波段操作。
  3. 透過風險限額控管授信及財務投資暴險,設定預警機制,每日監控變化。

(五) 建立法令遵循風險管理及監督架構,革新內部稽核效能,精實資安治理,增進企業經營韌性。
  1. 強化執行法令遵循計畫、控管洗錢與資恐風險之辨識、評估及監控政策及程序之規劃及執行:
    (1) 持續追蹤最新法令公告,建立適當法令規章傳達機制,導入公司運作,強化各級人員之風險意識並執行法令遵循自評檢核作業,以確保內控制度有效執行。
    (2) 定期檢視防制洗錢、打擊資恐及反武器擴散風險因子及風險評估執行情形,持續改善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作業流程。
  2. 訂定全公司之法令遵循風險管理及監督架構,建立法遵風險資料庫,透過法遵風險分級,以系統化及量化工具控管各項法遵風險指標,降低法遵風險。
  3. 透過內部稽核,提升營業單位與業務管理單位營運活動之風險辨識、評估與管理的認知與能力,從制度面、流程面與內部控制面進行檢討與改善,以確保第一、二道防線效能與權責,從而建構內部控制三道防線連動、互補的內控防護網。
  4. 優化系統平臺,提升資安治理,落實資安防護,奠定穩健數位基石:
    (1) 針對各項資安風險進行改善處理與追蹤,建立資訊安全通報機制,並分析陳報各類資安查核、防護報告。
    (2) 導入資訊安全管理機制(ISMS),並取得ISO27001國際標準認證,提升及改善整體資訊安全管理能力。
    (3) 推動數位金融,落實完成資安檢測、網路滲透測試、系統弱點掃描作業,降低資安風險。

(六) 建立永續金融價值,實踐綠色金融策略,善盡企業社會責任,發揮企業影響力。
  1. 建立以農為本價值觀,提升農業轉型使命感,農業輔導與金融業務並行,透過金融工具支持農業永續發展。
  2. 訂定永續發展4大核心目標:
    (1) 導入智慧農業:加強與學術單位產學合作,協助青壯年農民成功創業。
    (2) 支持健康農業:優化「農金安心GO」行銷平臺,推廣安全認證農漁產品。
    (3) 友善環境管理:
    1. 簽署赤道原則,將ESG因子納入融資條件評估。
    2. 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(TCFD),落實永續治理。
    3. 持續取得能源管理、環境管理與溫室氣體盤查等ISO認證,並新增取得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ISO認證,重視環境保護。
    (4) 農業循環再利用:
    1. 落實綠色採購,增加選購低汙染、省能(資)源、可回收的環保產品,達到節能、減碳及營運成本降低之目的。
    2. 落實行政院環保署所推動之「民間企業與團體綠色採購實施計畫」,並成為綠色採購標竿績優單位。
  3. 持續強化人力資源管理,提升組織競爭優勢,打造幸福企業。
最新更新日期:2023/02/07